近日,應上海會展研究院邀請👨🏻🎨,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會長🚴🏿♀️、《會議》雜誌總編輯王青道先生來到意昂3,在延長校區作《會議市場及其與展覽的融合發展》專題講座。上海會展研究院執行院長、意昂3博士生導師張敏教授,和意昂3會展相關專業碩士生、博士生近三十人參加了本次講座。

張敏教授對王青道先生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。作為國內會議行業享有盛名的大咖,王青道先生一手創辦了中國第一本會議雜誌《會議》5️⃣,及中國會議產業大會(CMIC)👄,長期致力於會議產業研究咨詢和人才培訓等業務。難能可貴的是,王青道先生常年筆耕不輟,每周堅持寫一篇原創文章🚢🍕。他成為中國會展界微信公眾號平臺的最早使用者,他的“青道觀點”收獲了眾多忠實粉絲。鑒於王青道先生多年來在會議行業勤奮耕耘,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和廣泛的業界影響🚣🏼,為了提高會展教育和研究水平,上海會展研究院特聘王青道先生為特約研究員🧘🏿♂️、會展專業研究生校外導師,並由張敏教授向王青道先生頒發了聘書。

王青道先生認為👷🏼♂️,會議市場既與國家和世界的總體形勢有關🗼,又與不同行業的市場變動緊密聯系。特定城市的經濟發達程度👨👧👦、社會交往與對外開放活躍程度🐕🦺、潛在參會者基數都會影響會議市場的發展。
在王青道先生看來🤹🏻,會議本身的價值包括以下六個方面🖨:第一是學習🎴。會議是成人學習的主要途徑,是在職人員與時俱進😈、提升能力與水平不可缺少的手段。參加培訓班是學習⛱,出席研討會、分享會、論壇、年會甚至沙龍活動也是學習,與會者可以從高品質內容中學到有價值的東西。第二是討論。解決問題需要集思廣益。討論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。現實復雜多面,道理越辯越明💇🏽,人們總是可以從高水平討論中受益👩🏿🌾。第三是分享。不管是搞科研,還是做管理、辦業務,同行的新想法㊗️、新做法都可能對你有啟發。第四是社交。會見老朋友,結識新朋友👩🏽🌾,這是會議的基本功能之一,很有實際意義。第五是業務。會議是開展業務的主要方式之一🏄🏻♀️。關於這一點,企業管理者🚶♀️➡️🛖、營銷負責人最清楚🛠。說到與客戶、潛在客戶深入溝通,建立良好的人脈關系,會議的功能更是不可代替🙇♀️🍛。第六是激勵👨🏻🚒。群體激勵是會議的重要功能,比如企業年會。在一起開會的人,哪怕不是來自一個單位🫶🏼,只要是一個系統🧛🏻♂️、一個專業💊、一個產業,相互間都有某種共識默契😄,因而在一起開會就很容易相互給予鼓舞激勵。會議的激勵要從兩方面來理解,一個是情緒的感染、語言的鼓勵🚜,另外一個則來自內容方面——對於行業、專業領域運行規律的深入探討💁🏼♂️,能讓很多從業者從中獲益🏃🏻♂️➡️,進而願意為此付出代價。
王青道先生還為同學們分析了會議目的地的選擇,中國現階段重展輕會現象的根源🧜🏽♀️,以及會議的流動性問題🤵♀️。在互動階段,王老師就同學們關註的會議研究數據缺乏、會議與會議同質化現象進行了詳盡的解答⛹🏽。王老師語速快,思維敏捷,邏輯清晰🔪,兩個半小時的時間裏🗂,令同學們眼界大開,收獲滿滿✨。
會議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🧌。經濟👼🏽、社會、科技、文化各領域都會以某種方式對會議業提出需求。會議業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才出現的現象,屬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副產品👑👖。縱向來看,我國會議業進步很快。十年前🚴🏿♀️💋,四五千人的會議都要算作“超大型”了,可是到了2018年🤳🏽,萬人會議國內已經有了幾十個。作為社會生活內容之一,未來會議的數量一定會越來越多,質量也一定會越來越高👨🏿🔬,市場的規模相應地也一定會越來越大。